客服电话:4000-963-100 合作案例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票市分析

票市12月报:供应充足,需求疲软,年末票市交投难振

票市分析 2023-01-01 16:02:27    rzline
票市12月报:供应充足,需求疲软,年末票市交投难振

12月是2022年收官阶段。按照常理,受疫情形势影响,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疲弱,商业银行缺乏信贷储备项目,“以票冲贷”的行为将主导当月票据市场持续下行。然而,实际情况和预期差别较大。


从资金面看,跨月后,央行顺势缩量回到日均20亿元地量逆回购操作,传递出稳健的政策信号。12月5日,降准落地,释放5000亿元长期资金,冲抵了逆回购到期带来的大量净回笼的收紧影响。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也明确传递出货币政策不会转向大幅收紧的信号。


进入12月中旬后,机构的跨年资金需求叠加5000亿元MLF到期及税期高峰,流动性存在一定的缺口。为此,央行及时加量对MLF进行了续作,满足了金融机构中长期的资金需求。资金面总体还是中性可控。


直到年末临近,资金需求不断增多,货币市场利率开始持续上涨。为平抑年末存款类金融机构应对MPA考核而导致的流动性量紧价升,央行再次重启14天期逆回购,并根据临期时间加大了7天期逆回购投放量。受央行操作影响,隔夜利率不断创下新低,能够跨年的7天期资金价格逼近年内高点。此外,当月LPR并没有下调,政策层面与市场预期有一定的反差,市场信心还是略受影响。


票据市场方面,跨月后规模额度重新开放,在年末考核压力下,票据市场买方需求迅速重启,买方配置接续上月末的热情,频频降价收票。市场看跌情绪一度很重。


随着行口报价及市场价格跌至11月同期的底部位置,大行授信开始收窄,由此,市场买方机构见势转向观望,配置意愿逐步陷入收敛过程,从中旬起贴现报价多数波动偏稳。


进入下旬后,预想中的买方补规模需求释放过程仅有两三天“昙花一现”,市场交投活跃度其实并不太高。从大的走势看,票据价格不仅没有下行,反而还呈上涨态势,显示年末收尾前市场买方需求的疲弱不振。直至最后收市,买方机构收票意愿还是表现低迷。


另一方面,在过了12月初后,年末企业端支付结算和融资需求开始发力,一级市场企业端签发量不断上升。一级供给强劲,带动卖方出票情绪火热。


总体来看,12月供应的充足与需求的疲软形成较大的反差对比。而且,市场出票以足年票居多,收票多集中在短期限品种。期限错配持续存在,相应的价格走势也有一定差异。足年价格大致表现为前低后高,半年价格大致呈前高后低。最终双双翘尾收官。


此外,后半月国内疫情陆续进入高峰阶段,给社会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也对票据市场从业者的正常业务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在跨年前一段时期,市场交投清淡不少。

票市12月报:供应充足,需求疲软,年末票市交投难振

回顾2022年12月,有哪些重要事件因素将影响到未来票据市场的发展呢?

11月社融和新增贷款虽有显著回升,但仍不及预期

央行公布的2022年11月份信贷数据显示,虽然11月为季节性信贷大月、宽信用政策仍然积极,但经济基本面承压、短期内需复苏偏弱,主要是短期散发疫情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房地产低迷拖累,故而11月社融和新增贷款虽有显著回升,但仍不及预期。


11月新增信贷1.21万亿元,较10月明显回升。10月末专项债密集发行,近数月对基建项目持续的信贷支持,加上保交楼专项贷款再加码等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放松,支撑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及企业短期贷款仍然乏力。


融资需求偏弱之下,银行仍通过票据融资及非银同业贷款冲信贷规模。不过,11月底1个月期转贴现利率明显走低,但未像10月底那样再现“零利率”,反映了当月信贷投放情况一般但好于10月份。


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在于直接融资同比缩量,受债市赎回流动性冲击、政府债发行节奏错位等因素影响;表内信贷投放不强,也对社融构成一定拖累。


11月末M2增速创2016年5月来新高,反映国内货币环境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继续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国内金融政策在纾困助企、稳增长方面力度明显增大。另外,11月末M1增速已连续2个月回落。M1同比回落与房地产销售低迷有关,同时,由于散发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短期交易活动有所波动。


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总第99次)例会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央行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着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包括: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重点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


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会议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指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所有表外业务统一纳入监管

2022年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办法》提出,按照全覆盖原则,将所有表外业务统一纳入监管。


《办法》将表外业务分为四类,即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其中,“担保承诺类”业务包括担保、承诺等按照约定承担偿付责任或提供信用服务的业务;“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客理财、代理交易、代理发行、承销债券等;“中介服务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收付、代理代销、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办法》对表外业务的审慎经营和监管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穿透”原则,准确识别、评估和缓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推动商业银行强化合规意识、做好风险抵补。


《办法》还对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和中介服务类业务提出了差异化风险管理要求。


银票承兑业务作为银行表外担保类业务也须遵循此办法。《办法》中有三点需要关注:一是建立表外业务风险限额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对客户身份和交易的真实性审核;三是信用证也一同纳入监管。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各类新兴表外业务不断涌现,成为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但部分表外业务管理与业务发展存在差距,积累了风险隐患。现有表外业务的审慎经营规则主要针对各类具体业务,数量较多、各有侧重。因此,客观上需要总结制定统领性、综合性规制,构建全面、统一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票交所加强承兑人逾期及信披监管,违规将暂停相关票据服务或功能

12月29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控制相关事项的通知》表示,商业汇票承兑人发生承兑人逾期、持续逾期或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的,自2023年1月3日起,上海票据交易所将依据规则,暂停提供相关票据业务服务或功能。其中,处理规则包括暂停承兑业务功能、暂停向金融机构申请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和贴现业务服务等。


此前的2022年2月9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规范未披露承兑信息商业汇票贴现申请系统控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0〕第19号(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要求,金融机构办理商票的贴现、质押、保证等业务前,应先查询商票承兑信息,若商票承兑人未按规则披露,金融机构不得办理相关业务。票交所定于2022年2月26日起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对相关业务进行系统控制。


2022年3月9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规范未披露承兑信息商业汇票申请质押、保证系统控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商业承兑汇票和财务公司承兑汇票,如果承兑人未在披露平台披露承兑信息或披露的承兑信息与票面信息不一致的,将无法在票交所系统中发起质押、保证的申请。


此次票交所通知的内容,实质是对之前通知的再次强调,配合票据新规新一年开局落地,彰显出官方执行政策的决心。



元旦跨年过后,就进入了2023年。


由于1月22日即为新年春节,留给票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时间仅有两周多点。故此,2023年1月,节日效应将成为票据市场的主导运行因素。


一方面,一级市场签发量由企业支付结算需求驱动,将维持一定的增量。而票据新规落地后,期限的调整则会挤出一部分融资性的开票。


另一方面,新年开局,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对票据资产也会产生规律性的“挤出”效应。行口端收票的意愿或会延续低迷的状态。同时,对于票据新规落地效果,市场买方也会保持一定的谨慎观望。


综合来看,1月市场可能会呈供大于求,震荡看涨的可能性比较大。


票市12月报:供应充足,需求疲软,年末票市交投难振
票市12月报:供应充足,需求疲软,年末票市交投难振


融资线声明:以上内容系编辑整理自相关媒体,融资线为承兑汇票贴现报价服务平台,登载此文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最新评论